《西厢记》作者是谁?

2024-05-12

1. 《西厢记》作者是谁?

《西厢记》作者是元代王实甫著的古典戏剧。
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该剧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具有诗情画意。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相较于《莺莺传》简单描述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情节,《西厢记》的情节无疑要丰富得多,人物形象也立体生动得多,更容易博取读者的好感。《莺莺传》里的张生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不敢反抗崔夫人这种封建家长,甚至对莺莺始乱终弃,令人厌恶。
但《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里的张生却勇于追求爱情,且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既可爱又感人。莺莺对爱情的追求更是强烈,在与张生互生情愫后,她全然不顾世人的眼光,主动接近张生。送张生进京赶考时,她对张生能否高中毫不介意,只盼他早日考完,早日归来。
这种毫不掺杂物质诱惑的纯洁爱情观,令人动容。除了男女主角外,《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里的红娘形象也相当突出,她本受崔夫人之命,去监视小姐的一举一动,结果却成了帮助小姐追求自由爱情的好帮手。

《西厢记》作者是谁?

2. 如何看待西厢记的结局

在分析《西厢记》的大团圆结局之前,让我们先纵观一下中国古代戏剧结局的总体趋势,曾有人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我国许多古典爱情作品:“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金榜题名大团圆。”在我看来这样的概括再贴切不过了。一部爱情剧,无非就是类似于这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结局,一般来讲,中国自古至今,从古代的戏剧,到现今的爱情偶像剧,都无法摆脱这种传统模式。《西厢记》更是把这种传统模式的大团圆结局体现的淋淋尽至,也许对于后世来说,那样的大结局俗不可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西厢记》完整的舞台艺术表现力,已达到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而且毫无疑问它“花间美人”般光彩照人的格调,更成为元代剧坛的一树奇葩。


     言归正传,《西厢记》所描述的故事,莺莺和张生于佛寺美丽邂逅—两个人的爱情受到万般阻拦—为考取功名而忍痛分离
—郑恒骗婚抢娶莺莺—张生金榜题名而归—两人终成眷属,这一系列的剧情被巧妙的衔接在一起,丝毫没有破绽。可是我却有个疑问,为什么张生不偏不倚的在莺莺结婚之前赶回来,这样的故事情节,让我觉得有些过分巧合,而失去了其原来的真实性,对于此,让我不得不认为,为了迎合读者和观众的口味,许多戏剧文学,乃至如今的影视小说,都在这“大团圆”上徘徊,而没什么实质性突破!所以,类似于《西厢记》的大团圆风格,值得保留,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的文学创作依然把这种事作为“榜样”,也就是说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部作品,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细节的安排还是独具魅力的,我觉得《西厢记》引领了中国大团圆戏剧的潮流,这对中国文学来说,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明初贾仲明提出的“《西厢记》天下夺魁”,一锤定音,充分肯定了《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3. 西厢记大结局是什么?

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
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扩展资料《西厢记》人物简介
1、张生
张生先父官礼部尚书,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在此环境熏陶下,勤奋学习,学成满腹文章以求金榜题名。时运不济,造化弄人,多次应举,均名落孙山,因此“书剑飘零,游于四方”。
在偶遇莺莺后义无返顾地把追求自由爱情放在第一要务。在普救寺英雄救关,绞尽脑汁争取爱情。
终于爱情有望,却遭崔夫人拒绝,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张生迫不得已,只能赴京赶考,最终“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二人也顺利在一起。
2、崔莺莺
出身名门贵族,是个美丽而有才情的少女,父亲崔相国生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在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中,她内心强烈地追求着爱情和幸福。
她和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中相遇,张生的痴情和才华博得她的爱慕,但相国小姐的身分和她所受的教养,使她感到不能自由表达爱情的苦恼。
张生解普救寺之围,本应与她结为夫妻,但老夫人的变卦,给她以沉重的打击,反抗的意识开始觉醒。她逐渐从犹豫动摇、怯弱和顾虑中解放出来,终于突破束缚,和张生美满结合。

西厢记大结局是什么?

4. 《西厢记》作者是谁?

《西厢记》作者是王实甫。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扩展资料: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
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5. 《西厢记》是什么剧?

《西厢记》是越剧。
《西厢记》又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歌剧,一部诗化的歌舞剧,许多著名唱段都成为越剧的经典唱段,令人百听不厌。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主要讲述的是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剧情简介:
一名《红娘》。荀慧生编演,以红娘为主,至《拷红》止。张君秋等改编演出,以莺莺为主,名《西厢记》。
 唐代时,洛阳青年张珙赴试,途中宿普救寺,遇故相崔珏之女莺莺,一见钟情。驻军孙飞虎兵变,围住寺院,欲夺莺莺。崔夫人情急,声称将莺莺许婚给能退贼兵者。张珙请来友人白马将军杜确。打退了孙飞虎。
崔夫人却悔约,使张与莺莺兄妹相称。张通过崔婢女红娘传递诗简,跳墙夜会莺莺,莺莺责张非礼。张忧愤成疾,红娘引莺莺来问候,两人订情。
崔夫人闻知,怒打红娘,红娘反责其失信。崔夫人无奈,只好约张中试后成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厢记

《西厢记》是什么剧?

6. 西厢记的真正结局是怎样的?

书里面是大团圆。不过真实的故事是始乱终弃的


唐代少女被始乱终弃的真相元稹的〈莺莺传〉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王实甫的〈西厢记〉则不是,它的结局太完美,有鸵鸟主义的嫌疑。 


一件事情发生很久以后,人们往往会忘记它的本来面目。在开始的时候这个故事里有三个人:张生或者元稹和崔莺莺,后来又多了一个,变成:王实甫,张生,崔莺莺和红娘。在元稹的故事里他就是张生。这样说是因为许多人认为〈莺莺传〉就是元稹的自传小说。所以虽免不了给自己贴贴金,但在多数时候他还是写得很老实的。王实甫就不一样。他的态度比较不端正,有点儿恶搞,心态是〈反三国演义〉那种的。某种意义上说,他就是红娘,使劲地把两个人撮合在一起。王的故事比较受欢迎。(当然那是在过去。现在都是没人看的)因为他写的结局更完美,起到了那个时代的少女漫画的作用(男生也可以当成励志故事来看)。我想对于王编的这个结局崔莺莺是肯定比较满意的,张生会觉得不自在,红娘的心里却应该是酸酸的

7. 西厢记大结局是什么?

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
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扩展资料《西厢记》人物简介
1、张生
张生先父官礼部尚书,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在此环境熏陶下,勤奋学习,学成满腹文章以求金榜题名。时运不济,造化弄人,多次应举,均名落孙山,因此“书剑飘零,游于四方”。
在偶遇莺莺后义无返顾地把追求自由爱情放在第一要务。在普救寺英雄救关,绞尽脑汁争取爱情。
终于爱情有望,却遭崔夫人拒绝,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张生迫不得已,只能赴京赶考,最终“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二人也顺利在一起。
2、崔莺莺
出身名门贵族,是个美丽而有才情的少女,父亲崔相国生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在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中,她内心强烈地追求着爱情和幸福。
她和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中相遇,张生的痴情和才华博得她的爱慕,但相国小姐的身分和她所受的教养,使她感到不能自由表达爱情的苦恼。
张生解普救寺之围,本应与她结为夫妻,但老夫人的变卦,给她以沉重的打击,反抗的意识开始觉醒。她逐渐从犹豫动摇、怯弱和顾虑中解放出来,终于突破束缚,和张生美满结合。

西厢记大结局是什么?

8. 西厢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是悲剧吗

 悲剧。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便对她一见倾心,但却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闻莺莺美貌,欲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意愿,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与此人。  
     
   西厢记讲了什么   《西厢记》讲述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该剧文辞华丽、故事曲折、情节跌宕起伏、文笔细腻、人物传神,堪称绝世经典,并有“花间美人”的雅称。
   因其在艺术上的近乎完美,故又被选为四大古典戏剧名著之冠,有“西厢记天下夺魁”、“古戏扛鼎之作”和“北曲压卷之作”的说法。
   王实甫的创作心态   在《西厢记》的结尾,王实甫通过张崔的圆满结局对有情人发出了极为真挚的祝福:谢当今盛明唐主,敕赐为夫妇。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
   张生和莺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男女真情在和封建教条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由此不难看出,王实甫在创作的基本心态为歌颂、赞美男女真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西厢记》中张生在这一过程中却显得极为被动,面对崔莺莺的考验,他只道“我若是死呵,小娘子,阎王殿前,少不得你做个干连人”;即使是在高中状元之后,张生亦不能完全把握住这段感情。若与《莺莺传》中的张生进行对比的话,则更容易看出《西厢记》中张生的被动性及软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