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优势

2024-05-13

1.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优势

1984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诞生了。20年的这个金秋时节,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热土上,它的建设者们正在收获着累累硕果,播种着明天的辉煌。二十年风雨历程,二十年春华秋实。二十年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17.7亿美元,先后吸纳了26个“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经济总量以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 短短二十年,开发区已由一个人烟稀少的荒沙滩脱胎换骨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开发区金沙滩那汹涌的涛声正向世人宣告:开发区,这艘烟台精心打造的远航巨舰,正扬起驶向更加广阔发展空间的风帆。开发区建区20年,是对外开放的20年,是招商引资的20年。建区伊始,开发区的决策者们就意识到,项目是开发区建设的生命线,项目引进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管理方式上决定着开发区建设的速度和水平。20年来,烟台开发区围绕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拓宽发展新思路,大胆调整开放战略,为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烟台开发区在科学分析把握外商在华投资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巩固港台,强化日韩,拓展欧美”的招商引资思路。对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继续发挥联系多、基础好的优势,鼓励外商扩大投资,吸引伙伴投资;对日、韩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紧紧抓住其产业转移和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采取设立海外专业招商处、高层互访等形式,加深彼此的了解和沟通;对欧美国家和地区,一改过去“漫天撒网”的做法,以美国、德国为突破口,逐渐拓展到北美、北欧、中欧、环太平洋的重点国家和地区,集中力量打攻坚战。为了提高项目引进的层次,开发区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大公司以及国内500强企业建立了招商档案,选择重点逐一研究,制作有针对性的招商专案。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形成产业规模、辐射带动力强及出口创汇能力高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促使它们早注册、早建设、早受益。20年来,先后有2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开发区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截至2004年9月底,开发区20年累计引进外商投资项目818个,投资总额46.4亿美元。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12个。作为一个位于地级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敢于公开瞄准大城市开发区,叫板“国家级开发区十强”。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但烟台开发区经过20年的努力拼搏,却将这一目标变成了现实:2000年,烟台开发区经济实力在4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还排在13位,到2002年,一举超过5个国家级开发区,跻身八强。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2003年49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价,烟台开发区列第七位。近几年尤为明显。GDP在2000年实现45亿元的基础上,2003年达到140亿元,三年累计完成300亿元,是前16年的1.3倍;三年平均增长45.8%,比全国开发区高出16个百分点,比全市高出31个百分点。烟台开发区经济的快速提高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他们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适时做出决策,由原来发展六大支柱产业调整为倾力发展机械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龙头产业,把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烟台开发区重点加强了这两个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随着通用汽车、LG手机等重量级项目的落户,以及富士康、斗山机械、大宇造船、伊诺特、首钢电装、正海电子等区内原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开发区的产业优势真正形成,出现了集聚、集群效应。在抓招商引资的同时,烟台开发区加大了现有企业的培育力度。从抓核心企业规模扩张入手,重点围绕整车及零部件、装备机械及零部件、高技术电子信息产品加工等领域,从资金、人才、政策等各个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烟台开发区在全区企业中设立了“牡丹花奖”,年度产值达到50亿元的,管委授予企业“金花奖”,一次性奖励企业法人代表50万元,奖给企业纯金奖杯一座。年度产值超过20亿元和5亿元的分别授予“银花奖”和“铜花奖”,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2002年,投资2600万美元的香港独资企业瀛海电子公司从立项到注册仅用了24小时。此事在港城引起不小的震动。如今,在开发区,一天时间注册一个企业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外商为何钟爱烟台开发区?投资商为何能在超乎想象的时间里拿到批准证书?这是烟台开发区实施“优化环境兴区”战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政务提速后出现的新气象。 为建设“阳光政府”,开发区从2001年开始探索推行ISO9000国际政府贯标体系,着手规范文件的立、改、废工作。连续几年来轰轰烈烈的“环境建设年”系列活动,更对简政提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经过前后二轮审批制度的改革,开发区建区以来的140多个规范性文件废止80余件,砍掉了64%的审批事项,清理或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75项。另外,开发区还设立“绿色通道”和“马上办”办公室,为外来投资企业解决困难。“企业有困难,请找‘马上办’”已经成为开发区的一句标志性口号。“企业优先”、“让投资者满意”等理念已在开发区生根发芽。 为了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开发区还提出建设“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20年来,累计投入60亿元,建成并投用了一批高档次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已由传统的“七通一平”、“九通一平”向精准化、专业化发展,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家进行城市信息管线集约化的区域。在不断提升硬件设施配套水平的同时,开发区更加注重人文、法治、生态等综合投资环境的建设,将“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建设和谐高效生态城区”写入环境方针,扎实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开发区已成为“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示范园区”,并荣获“ISOI4000国家示范区”称号,成为山东省首家获此殊荣的区域。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优势

2.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标

烟台高新区将坚持“围绕一个目标,把握两大机遇,实施三大战略、打造三大高地,担当四项使命,实施八项工程”工作思路,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点,促进社会建设新进步,全面打造最具活力和魅力的蓝色科技创新城,更好担当全市科技创新排头兵、转型升级领头雁,推动“三次创业” 开好头、起好步。“一个目标”,即:瞄准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化蓝色经济创新型特色园区,全力打造创新资源密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环境优越、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最具魅力和活力的蓝色科技创新城。“两大机遇”,即:牢牢把握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纵深推进和烟台推动东部新区率先崛起重大机遇,主动在省、市发展大局中找准位置,借势借力,乘势发展。“三大战略、三大高地”,即:坚持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兴区、人才强区战略,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坚持“高”、“新”方向,丰富“高”、“新”内涵,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四项使命”,即: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打造科技创新的示范区,树立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建设统筹发展的新样板。“八项工程”,就是围绕八个方面的工作奋力突破:一是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奋力突破;二是实施科技“小巨人”孵化工程,在大力引进集聚科技中小微企业上奋力突破;三是实施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在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上奋力突破;四是实施“蓝海英才”集聚工程,在引进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上奋力突破;五是实施美丽生态宜居工程,在打造最具魅力和活力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上奋力突破;六是实施惠民利民幸福工程,在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和谐新区上奋力突破;七是实施“创业先锋”提升工程,在打造过硬队伍、进一步优化服务软环境上奋力突破;八是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在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上奋力突破。

3.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现状

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0万人。30个国家和地区、17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区投资,韩国、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德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排投资额前10位。外资结构:韩国46%;香港24%;日本7%;美国6%;新加坡5%;台湾3.5%;德国3%;英国2%;其它3.5%。形成机械设备、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信息、化纤纺织、食品加工、精细化工及生物制药等支柱产业,是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挖掘机生产基地、电子网板生产基地、氨纶丝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生产基地。在中国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居第6位,在所有7类指标中,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低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及供给水平、社会及环境、技术创新环境等5类指标均进入前10位。到2001年底,在建区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主干道路框架已延展到36平方公里 范围内,实现了双回路供电和集中供热,建立了先进完备的通讯系统。围绕提升硬件水平,相继启动建设了第二水厂、第二热源,加快了海滨度假区开发,兴办了国际学校和涉外医院,加大了对城区的绿化和美化。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山东省唯一通过认证的区域,并被国家环保总局和联合国环境署命名为中 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示范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区投资,累计兴办外资项目480多个,项目总投资30亿美元,合同外资额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56个;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现状

4.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简介

烟台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是全国第一家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烟台高新区包括核心发展区、烟台高新区APEC(莱山)产业园、烟台高新区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园、APEC中国烟台(芝罘)科技工业园、烟台卧龙经济园区等“一区四园”,核心区总面积48.8平方公里,常驻人口7.5万人。近年来,烟台高新区瞄准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化蓝色经济创新型特色园区,大力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接连获批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试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在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上国家级“牌子”累计达到8个,科技创新优势不断扩大,快速崛起成为全市科技创新排头兵、转型升级领头雁。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为标志,烟台高新区在新升级国家高新区创建科技部倡导的“三类园区”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启“三次创业”新征程。

5. 山东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地理位置

区位优越,环境优美。烟台高新区地处中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开发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的黄海之滨,北部、东部与韩国、日本和中国的大连隔海相望,南部与青岛陆地相连,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烟台市行政中心区,是烟台市智力最密集的区域。烟台高新区地处中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开发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烟台市智力最密集的区域,区位优越,环境优美。烟台高新区环境优美,依山环海,海岸线长21公里,最高海拔401米,集山、海、岸线于浑然一体,属中纬度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C,年平均降水量在700多毫米,年均日照2673小时,年相对湿度为64%;区内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和环境综合保护措施的推行,该区空气质量常年处于优级水平;千亩天然海水浴场的海域水质洁净,沙细滩平,海水无任何污染,是烟台市最洁净的海域之一。

山东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地理位置

6.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介绍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和全国第一家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抢抓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烟台东部海洋经济新区等重大历史机遇,烟台高新区瞄准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化蓝色经济创新型特色园区,深入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兴区、人才强区三大战略,倾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迅速崛起成为发展蓝色经济的专业化、特色化示范园区,成为烟台东部新区建设的核心增长极和发展主战场,昔日的城郊农村华丽转身为最具魅力和活力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

7. 山东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介绍

山东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行政中心区,于1994年与新成立的烟台市莱山区实行两区合一体制,辖2镇、3个街道、118个村(居),人口18万。199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中国首批向APEC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1998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又正式批准在烟台高新区内设立了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

山东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介绍

8. 山东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园区简介

烟台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是全国第一家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烟台高新区包括核心发展区、烟台高新区APEC(莱山)产业园、烟台高新区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园、APEC中国烟台(芝罘)科技工业园、烟台卧龙经济园区等“一区四园”。近年来,烟台高新区瞄准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化蓝色经济创新型特色园区,高点定位、科学谋划,真抓实干、统筹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呈现跨越发展良好态势,开启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产业重点上,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人才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与医药、航空航天科技、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和研发孵化、软件外包、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实行“双高”产业“双轮驱动”。在工作推进上,着力实施“三大战略”、打造“三个高地”,即:实施产业立区战略,加大开放引进和重点培育力度,扎实推进专业园区建设,加快完善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倾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高端产业上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科技园区;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深化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倾力打造自主创新高地;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以优惠政策集聚人才、以优势平台承载人才、以优质服务留住人才,倾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