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哪些制度

2024-05-12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哪些制度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状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内部控制规范适用范围虽然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内,但主要在企业单位实行,却没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度详细解释,而且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少。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内控意识不足,内控制度弱化,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2、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是一岗多职,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3、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内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依附于执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4、忽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考核挂钩的监督机制,形成重考核,轻内部会计控制的现象;5、内部控制环境受其上级部门影响比较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哪些制度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的内容简介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分九章全面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具体包括货币资金控制、采购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固定资产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全面预算控制、人力资源控制、内部审计。同时全书将理论和实务相结合,从实务案例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具有强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对实务工作者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手册。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第一条 :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五条: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2、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 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6章65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4.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是什么?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是由国家财政部编制的制度规则。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
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6章65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扩展资料:
内容:
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
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5.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有哪些

亲,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为您找到以下几点一、作息时间1、公司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上午9∶00-12∶00下午14∶00-18: 002、部门负责人办公时间:8∶45~12∶0013 : 55~18∶ 10 ;3、行政部经理、行政管理员、考勤员办公时间:8∶30~~12 :0513 : 55~18∶ 10。4、保洁员∶7∶305、在公司办公室以外的工作场所∶工作人员必须在约定时间的前五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招集人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摘要】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有哪些【提问】
亲,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为您找到以下几点一、作息时间1、公司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上午9∶00-12∶00下午14∶00-18: 002、部门负责人办公时间:8∶45~12∶0013 : 55~18∶ 10 ;3、行政部经理、行政管理员、考勤员办公时间:8∶30~~12 :0513 : 55~18∶ 10。4、保洁员∶7∶305、在公司办公室以外的工作场所∶工作人员必须在约定时间的前五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招集人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指定地点。【回答】
二、违纪界定员工违纪分为︰迟到、早退、旷工、脱岗和睡岗等五种,管理程序如下:1、迟到:指未按规定达到工作岗位(或作业地点)﹔迟到30分钟以内的,每次扣10元﹔迟到30分钟以上的扣半天基本工资;迟到—小时的扣全天工资;2、早退:指提前离开工作岗位下班﹔早退3分钟以内,每次扣罚10元;30分钟以上按旷工半天处理。【回答】
3、旷工∶指未经同意或按规定程序办理请假手续而未正常上班的;旷工半天扣1天工资,旷工一天扣罚2天工资﹔一月内连续旷工3天或累计旷工5天的,作自动解除合同处理﹔全年累计旷工7天的作开除处理;4、脱岗︰指员工在上班期间未履行任何手续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脱岗一次罚款20元。5、睡岗︰指员工在上班期间打瞌睡的,睡岗一次罚款20元;造成重大损失的,由责任人自行承担。【回答】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有哪些

6. 如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目标同行政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两概念组论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其目标都侧重于社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目标履行强调效率与公平统性相比较言企业则事产、流通、服务等经济产或服务满足社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设立种营利性经济组织二、事业单位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原则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指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效管理控制机制,事业单位计划实施、支标准及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纠存问题其控制原则:①相互牵制原则即项完整资金,横向纵向必须配给具互相制约作用两或两职位别完,相互牵制监督②协调配合原则指财政资金使用程,各部门或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与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手续紧密衔接,避免扯皮、脱节、减少矛盾内耗③本效益原则应力争控制本取控制效  企业内部控制原则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目标控制与追踪控制相结合控制与定期控制相结合定性控制与定量控制相结合固定控制与弹性控制相结合硬性控制与软性控制相结合三、事业单位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基本内容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基本内容包括几面内容:  () 建立控制系统,规范作程序;(二)完善控制制度,明确控制标准;(三)完善控制机制,提高控制效;(四) 讲求控制,加强风险防范企业内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几面:() 股权控制经营管理权控制;(二) 战略控制经营控制 ;(三) 事、财务、计产控制等 ;(四) 结控制程控制 ;(五) 积极控制消极控制;(六) 行控制与事务控制;(七) 制度控制观念控

7.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做了哪些工作

(一)将内部控制基本原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情况相结合。
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结构、职责范围、机构设置、人员任用、经济活动等方面均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并非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而是定位于对经济活动风险防控,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债务管理、经济合同的订立执行等方面,我们就这些方面的重要风险和重点环节,按照内部控制相互制衡的基本原理规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从结构上看,《规范》包括总则、基本要求、控制活动、评价与监督等内容,涵盖了内部控制要素,结构完整。
(二)对业务管理规定和行业财务规则进行整合和充实。
目前,涉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定很多,不但包括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业务管理规定,还包括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及高校、医院等行业的财务制度等。为避免具体指引与现行有关规定相重叠,《规范》没有采用基本规范加具体指引的体系。《规范》既加强了各类业务管理规定之间的衔接,又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充实了现行规定;既强调现行规定中的应当“做什么”,又通过增加具体控制措施说明应当“怎么做”,体系完整、操作性强,有利于促进各类规定实施到位。
(三)更加强调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也是内部控制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保障机制。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相比,《规范》更加强调内部监督。《规范》中收支、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债务等具体业务控制都包含了内部监督检查的要求,明确指出了内部监督关注的重点和检查的方式,单位还应根据《规范》的要求建立起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机制。《规范》中要求建立审核措施、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会议机制等,从而形成一种环环相扣的监督模式。强化内部监督有利于减少内控设计上的缺陷、堵塞执行中的漏洞,提高监督质量,增强内控有效性,达到内部控制应有的效果。
(四)明确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外部监督和业务指导作用。
主管部门在督促和指导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政策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内部管控水平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规范》第十章“评价与监督”要求财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各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外部监查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同时,《规范》第十一章“附则”允许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在财政部制定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以满足行业管理的特定需求。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做了哪些工作

8.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需要遵守哪些原则

需要遵守:全面行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哗珐糕貉蕹股革瘫宫凯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扩展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是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能够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围绕重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客观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四)规范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报告格式及信息要求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删减报告及附表格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